2012年7月11日

新竹縣縣史館開幕首展


新竹為保存新竹縣珍貴史料,民國八十九年新竹縣縣史館籌備處正式成立,以蒐集、典藏、保護、研究新竹地方文史為重任,積極向客委會爭取補助經費建館,並經新竹縣政府全力支持,九十四年開始建館,九十七年八月三十一日竣工。
縣史館在設計上外觀結合「客家圍樓」與「合院設計」。館內劃分六大主軸,分別是文獻閱讀、典藏中心、展示空間、研究修復、行政管理及服務空間。
縣史館之成立,其功能除了成為鄉土教育中心、研究重鎮,並與義民廟、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建構為發揚傳統精神的客家文化鐵三角。
打開歷史之門  看見新竹風華
首展主題以「人」為主要訴求重點,從荷西、明鄭、清廷、日治至民國,「人」的活動刻劃出今日的新竹縣。
在這片土地上,曾經發生過許多動人心弦的故事,姜秀鑾、衛阿貴篳路藍縷的開墾、姜紹祖的英雄氣慨、吳濁流血淚澎湃的文學創作,透過歷史物件、影像、圖片、影音,這些故事中的歷史名人,將為我們訴說那段可歌可泣的輝煌年代和精彩的生命故事。
同時,藉由發掘他們的歷史、進而瞭解新竹縣整體的發展脈絡,托出新竹縣人共通的人文特質與記憶,為新竹縣的歷史留下動人的紀錄。

未來營運  縣史館係新竹縣邁向新紀元的起點
生活文化地圖

除了典藏史料,縣史館亦具備了城市發展、教育推廣、研究策展、休閒觀光等功能。在蒐集與紀錄歷史的同時,期待成為新竹縣內地方文化館軸心與資訊服務中心,整合各項文化設施、產業及景觀,發揮整體性的生活文化地圖功能。

客家文化園區

結合縣定古蹟問禮堂、歷史建築新瓦屋客家聚落、交大客家文化學院,以及新埔鎮全球客家信仰中心的義民廟,以縣史館為中軸,形成研究傳統客家文化的鐵三角,建構完整的客家文化園區,展現在地族群融合、優質、多元、自在的文化環境與氛圍。

ABC主題展示區 
 
首展分為三個主題展區,A主題展區介紹新竹原民故事、開墾史蹟與產業變更等,B展示大廳介紹淡新檔案及新竹大事記,C主題閱覽室介紹新竹五位文藝界名人。

A特別展示區

光緒元年(1875)淡水廳分為淡水、新竹兩縣,「新竹」兩字首次躍上台灣史冊。本區已四個主題「雙手開創時代」、「人與土地的對話」「新竹古貌今觀」和「話產業傳統與現代」分別呈現。
「雙手開創時代」及「人與土地的對話」,採用時間軸的系統介紹,輔以歷史物件及文書檔案的展示,呈現土地上的人群活動、族群變遷,造就了新竹縣不同時代的風貌。
「新竹古貌今觀」,展示新竹老地圖,以圖像描繪前人留下來的歷史痕跡。
「話產業傳統與現代」,以情境及圖像呈現時代變遷、產業更迭。現場以情境復原方式,展現新竹曾經興盛一時的製茶行業。

B展示大廳

本區以圖像說故事,呈現新竹縣數百年的歷史縮影。
「穿梭時空,看見新竹」,展示新竹各式老地圖,希望以不同的切入點介紹新竹這片土地
「淡新檔案」挑空大布幕,部分呈現清領時期記錄台灣淡水廳、新竹縣與台北府城的行政與司法檔案。
「流光.留影」,新竹歷史大事紀,輔以珍貴的歷史照片,栩栩如生地呈現前人過往足跡。

C主題閱覽室光輝年代

介紹新竹具代表性的五位文藝名人,分為「文學之光」、「留聲繪影」兩個主題展示。
「文學之光」--吳濁流與龍瑛宗
「鐵血詩人」吳濁流,著有「亞細亞的孤兒」、「無花果」、「台灣連翹」等膾炙人口的小說。其創辦的「台灣文藝」和「吳濁流文學獎」,對台灣文學有重大貢獻。
龍瑛宗,日治時期相當重要的文學創作者。以【植有木瓜樹的小鎮】小說震撼當時的日本文學界。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,保留許多當時台灣的珍貴歷史資料。
「留聲繪影」--鄧雨賢、鄧南光、蕭如松
  台灣歌謠之父-鄧雨賢,創作出多首膾炙人口的台灣歌曲,如【望春風】、【月夜愁】、【雨夜花】等,是當時台灣第一位具有客家背景,而從事譜寫閩南語歌曲之創作家。
  鄧南光,以寫實的角度為日本殖民、光復初期的台灣留下大量歷史鏡頭。
  蕭如松,一生以教師為業,然而其畢生最大的貢獻卻是以畫家的身分,創作無數幅得獎的美術作品。